top of page
張祐誠.png

  或許,生活最大的奇妙之處就在於,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樣的際遇。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諮商心理學組的心理劇導演張祐誠,在學期間參加了由「大愛心理劇療法之父」游金潾老師所帶領的工作坊之後,便與「心理劇」結下了不解之緣……

開啟心理劇的大門

 

  「我大一就知道系上有『心理劇』這個學派的相關課程了,但當時因為衝堂而沒辦法接觸到」,張祐誠娓娓道來他進入心理劇的契機,「游金潾老師的工作坊幫助我真正體驗到整個心理劇的過程,那一次我還當了我們心裡劇的主角。」在活動中成功處理成長疼痛的經驗,讓「心理劇」像一束光,照進了張祐誠的生命。

​ 

  跟個案工作,甚至帶領團體時,張祐誠不僅會請對方透過語言表達,還會讓他們用行動演出來。透過這種情感豐沛的方式,幫助他跟自己及他人的關係變得比較坦然、真實。張祐誠表示,心理劇塑造了他的專業,更塑造了他的人格。

重拾忽略的自我

​ 

  對從18歲第一次聽到「心理劇」這個詞開始,至今鑽研心理劇領域長達十幾載的張祐誠來說,每一段過往都歷歷在目。其中,令他最為印象深刻的是與成立十餘年團體成員之間的對談。

 

  「我有參加一個常常定期聚會的團體。有一次我們聊到即使認識很久,我有時候跟團體好像也會有距離感。」張祐誠回憶道,「然後那時候我想說,『什麼距離感?我明明就跟你們很好!』可當下聽到某個同學回饋我『有時候我都覺得你在忙自己的事情,我可以給你一些建議嗎?』時,我就突然生氣了。」

 

  後來張祐誠將這個故事帶進心理劇處理,在前輩的帶領下重新認識一直以來忽略的自己,並認知到他其實會害怕讓他人看到一些他不太想被發現的部分、也不想被別人評價:「所以我覺得心理劇分兩個部分,一個是在舞台上演出你過去的生命經驗,大家陪你去想過去的事情。另外一個部份就是在當下,我們跟其他夥伴聊聊自己怎麼了。」

DSCF23321.JPG

台灣心理劇教育?大學?碩士?

​ 

  「我覺得心理劇在台灣發展地蠻好的。從早期陳珠璋醫師帶一群夥伴在醫院嘗試使用心理劇到現在,學校、社區,幾乎各個地方都有在使用這種方式。」談及心理劇的在台發展狀況,張祐誠從心理劇團體中出現越來越多來自不同領域的夥伴或學員這個現象,而抱持著樂觀的態度,認為現今台灣心理劇的發展非常蓬勃且有活力。

 

  已在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任教一段時日的他,對心理劇的教育培訓也有一番獨到見解:「身為一個導演,需要蠻有勇氣去面對自己。」張祐誠認為,心理劇適合推廣給一般大眾學習,然而還是需經過大學的基礎教育後,無論是在陪伴個案或是擔任助教,累積自身經驗再在研究所階段進修專業學門更為合適。

 

  針對大專院校的學生,張祐誠提出一個新的可能面向:「如果有機會,心理劇可以成為一個專門的心理健康成長課程,或者讓它融入到不同的課程內容裡更貼近生活。比起操作心理劇的技巧,大學部學生可以透過心理劇的過程學習怎麼過人生。我相信,這會幫助他們更有能力去處理人生的大小議題。」

 

  面對台灣推動「創造性藝術治療教育體制」的困難,張祐誠則指出「學分問題」首當其衝。「如果你要有這樣的學位,就需要有學校願意開學分。」他以身邊許多治療師為例,去國外唸完藝術治療相關學位回到台灣後,如果需要執行治療還是要去考諮商心理師。

 

  相較於國外訓練中本身承認的治療能力,張祐誠表示,目前的情況對治療師來說就是重新再唸一個學位。花費很多時間與心力後,也不一定找得到工作。為保障眾多過去及未來學習者的權益,他希望能有專屬於「創造性藝術治療」的執照出現。

​ 

  為達成上述目的,心理劇學會在上一屆理事長賴念華老師的引薦下與藝術治療學會、音樂治療學會、舞蹈治療學會、戲劇治療學會共同發起「創造性藝術治療」的教育推廣:「我們希望可以讓大家認識心理治療除了語言,還有很多呈現方式。創造性藝術治療有它的獨特性,也很值得去推廣出去。」

DSCF23881-2.JPG

毛蟲藝術心理諮商所的創業一二事

​ 

  除了助理教授、心理劇導演和學會理事長,張祐誠還曾有一個身分——「毛蟲藝術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兼所長。回想起和一群學習心理劇及藝術治療的夥伴一起組織了用來推廣藝術治療跟心理劇的工作室,他仍感到熱血沸騰。

 

  然而,當對象從特定族群轉向一般大眾,難免會遇到挑戰。「我們有一半的個案是抱持著『我就是需要心理諮商』的心態來的,另外一半則可能已經在外面上過心理劇的課並很喜歡這個方法,所以就會想找跟心理劇相關的機構。我們只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和過程讓大眾更有感受,然後更可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張祐誠認為,比較困難的部分是讓大家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並解釋為什麼要透過畫畫、戲劇的表達來探索。

 

  除此之外,「毛蟲藝術心理諮商所」最重視的個案評估也隱藏著經營者背後的付出。在完成初次會談、個案資料蒐集之後,會有專門的人員進行派案,協助個案和適合的心理師做配對。在投入較多成本的同時,更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設計、思考這樣的流程怎麼讓民眾知曉,並且接受。

  「我覺得心理劇是幫助你有創造力跟自發性,讓你的人生帶著這些去創造更多豐富的生命經驗」,這位富有專業與熱誠的心理劇導演如是說道,「我很高興我是心理劇的人。」

撰稿者/陳宥融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