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吳佳慧.png

  可有想過,音樂系畢業能有哪些出路嗎?是教室裡談著鋼琴的音樂老師,或是在音樂廳舉辦演奏會的音樂家?其實,還有另外一種選擇:成為音樂治療師。

不喜歡演奏的音樂愛好者

 

  「我是因為非常熱愛音樂所以念音樂系,但我後來發現我並沒有那麼熱愛演奏的工作。」跟我們很多人一樣,音樂治療師吳佳慧也曾為那未知的未來感到徬徨。

 

  自輔大音樂系畢業後,她便到美國取得音樂治療碩士學位,回台後進行相關的臨床實務工作。目前是中華民國應用音樂推廣協會第十屆理事長,致力於推動音樂治療及其發展,同時也在母校輔仁大學教授音樂治療的相關課程。

 

  談及接觸到音樂治療的契機,吳佳慧表示是在她大三的時候,從一堂叫做「音樂心理學」的課認識到的。「我以為音樂心理學是在教我們,怎麼樣透過音樂幫助別人做心理治療,之後發現完全不是。」她說音樂心理學反而是非常認知心理學方面的東西,研究人是怎麼樣理解、接收、感受音樂的各種要素,如:人是如何感知節奏等。

 

​  「雖然說這堂課跟我的預期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老師在課堂中有提到國外有一項專業叫做音樂治療,是透過音樂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個 idea 就很吸引我。」吳佳慧便因此心生嚮往,最後順利到美國研讀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的教育推廣

​ 

  除了在輔仁大學碩士在職專班授課之外,吳佳慧也有在清華大學開設相關的通識課程。談到在清華的通識課程時,她則是無奈地笑了。「這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原先她只是在協助一些研究案或是擔任講座講師,後來開設帶狀課程的時候才發現,是開設在大學部通識課,而不是研究所課程。

 

  但吳佳慧也說,這個美麗的錯誤也帶來很多新的嘗試。「因為如果開在研究所,(接觸到的)就是這個組的同學,可能就五到十個同學小班制,以學習這個領域才進來;可是大學通識,同學來自各系,那可能就會有很多不同的觀念交流,這是好處。」當然美中不足的部分,就是課程沒辦法像研究所碩專班的那樣專業深入。

 

  通識課的課程跟研究所不同,課程內容主要會集中在如何讓來修課的同學更全面地認識到音樂治療。「通識教育的話會提供給同學一些比較博雅的教育,所以我們會比較是幫助同學認識音樂治療,然後知道什麼是音樂治療,以及可以運用在什麼樣的場域和對象。」

 

  輔仁大學除了在音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有開設音樂治療組之外,大學部也有音樂治療的學分學程,是以音樂系與臨床心理系互相合作的方式進行。「(課程上)音樂治療和音樂部分是音樂系提供,心理學理論與會談技巧就有臨心系的課,就是跨院合作。」

IMG_3890.HEIC

從另類療法到實證治療

​ 

  音樂治療其實十分地嚴謹,問及該如何界定其療效的問題時,吳佳慧表示治療師們會先去評估個案的問題及需求,而後進行介入,並持續追蹤介入後期改善是否有達成目標;過程中也會依狀況進行調整。

 

  她舉例,若是在復健科的個案,使其順暢自然的動作可能是主要的治療目標,這時可以去觀察他在參與音樂活動之後,動作是否變得更流暢、協調些;若是在精神醫療領域的個案,他情緒的調節可能是需要處理的問題,那麼我們可以去看他情緒上的變化,甚至是做 fMRI(功能性磁振造影)看他腦部功能的變化。這些方法都能去支撐、證明音樂治療的療效。

 

  吳佳慧也提到,音樂治療正往實證的方向走。音樂治療師、學術單位,甚至是教學醫院,都開始去做一些實證研究,讓大眾看到音樂治療確實是有一些實際的效果,而不只是放鬆而已。「不單單是這樣,它不管在生理、心理也好,是真的可以看到具體成效的。」

用音樂無條件地包容

​ 

  在音樂治療耕耘多年,吳佳慧也有一些印象深刻的經歷。她曾在精神科工作過,也接觸過一些心理創傷較嚴重的孩子。「我覺得,每一個治療師可能在選擇他的工作對象時,都有他的一些原因。」

 

  在精神科底下,會遇到不少意識很混亂的個案。她曾經負責的某些個案,明明已經忘了自己的名字,但卻能在情緒穩定的狀態下跟她一起把歌唱完;有些個案甚至還能清楚記得前一次治療時她自創的一些曲子。「我會覺得,音樂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他好像可以幫助我們去處理一些,可能我們語言治療沒有辦法觸及到的部分。」即便是狀況再糟糕的個案,也能在音樂裡面學習、成長。

 

  而為心創孩童的做的音樂治療,吳佳慧說她在做這塊服務時,常常會有一種感動的情緒在裡頭。「這份感動是說治療關係裡面,也常常可以給個案一個美好的音樂,更是他們一個心靈的寄托。」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很多孩子在結束治療時,都表示他們很喜歡音樂治療,尤其是當她陪他們走去治療室,或者是等在治療室裡對他們打招呼的這些小互動。「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互動),但是對他們來講有一個人總是歡迎自己。」

 

  這種接納、歡迎、同理他們的治療關係,她認為是十分重要的。那在音樂治療的過程中,治療師會如何用音樂去接納、同理個案呢?吳佳慧舉例,你的音樂活動要能讓個案覺得,即使他敲不好,你也可以配合敲出一個曲子,讓這個音樂就像在無條件地包容他。治療師的音樂跟著個案的起伏,協助他將力量發洩後並轉接住,從而給予他支持、同理;個案、音樂及音樂治療師如同一個穩定的三角關係。

IMG_3894.HEIC

撰稿者/銀 瑩

bottom of page